首页 / 人物
人物
格莱美得主、爆曲制作人、顶级DJ……谁的音乐收藏夹里还没有首他的歌
编辑:时尚先生 2025/07/04



雨夜舞池记


ae4766467640378f8982ed6beeeed8bf.jpeg


5月底,在一个激情澎湃的大雨天,爱彼在上海迎来了“创想之家”150周年品牌展的开幕派对。雨夜派对上,在张靓颖、陶喆、刘柏辛演唱之后,身着深色西装翩然上台的当晚压轴DJ,正是多年挚友――7次闪耀格莱美、享誉全球的顶级音乐制作人Mark Ronson。他以在《芭比》电影中创作的一首Dance the Night电子舞曲开场,瞬间点燃整个上海展览中心,使其化身为时髦迷人的高能舞池。


25021_05002_23007445 拷贝大.jpeg


在Mark Ronson作为金牌制作人的代表作Espresso、Uptown Funk等活力单曲热场之后,场内升腾起混音版的经典迪斯科Gimme!Gimme!Gimme!,在致敬流行音乐史的同时,亦呼应爱彼表传统焕新。


1.jpeg


派对渐入佳境,幻化为一场熔冶多元文化与社会议题的音乐盛宴——地下独立音乐的粗粝锋芒与顶流热单的璀璨光流,在其间自如穿梭、交相激荡。而作为压轴曲目的Valerie,则是Mark Ronson为已故传奇女歌手Amy Winehouse制作的标志性作品, 是他对音乐缪斯永恒的怀念与致敬。


缪斯回眸


2.png


时间倒带至当天下午。Mark Ronson在采访间隙,指着正斜风细雨的窗外一处道:“快看!雨里跑过去一只小猫!”猫咪突然回了头,此刻我们正聊到Amy Winehouse。他从手机里翻出Back to Black中那首You Know I’m No Good 的原始demo版――“我最近在用它准备一个新的mashup(混成曲),你听,demo里的鼓和最后的录音室版本是不一样的。


截屏2025-07-04 16.26.44.jpeg


不仅鼓的律动不同,Amy身为爵士歌手,每次对歌曲的演绎都截然不同。Mark Ronson当年去看她的现场表演,发现唱得和录音室版本天差地别。Mark Ronson曾想过, 要是当时选了另一版录音,现在全世界跟着合唱的专辑Back to Black里的歌大概都是完全不同的旋律。


截屏2025-07-04 16.28.35.jpeg


2023年,Mark Ronson受爱彼之邀策划蒙特勒爵士音乐节的闭幕演出,这场音乐会被《滚石》杂志称为“史诗级狂欢”,Ronson集结了曾合作Back to Black等作品的乐手15人,和格莱美获奖歌手Yebba等人以3小时的即兴演出致敬蒙特勒爵士精神。


来自“Suzanne”的一场共时性邂逅


截屏2025-07-04 17.07.14.jpeg


WechatIMG806.jpg


为庆祝品牌创立150周年,爱彼在伦敦 180 Studios举办的独家晚宴中全球首演爱彼挚友Mark Ronson与爱彼家族新成员RAYE 联袂合作的单曲。


截屏2025-07-04 16.37.07.jpeg


当Mark Ronson知道要和RAYE合作时,他提前和曾在Back to Black中担任吉他手的Tommy Brenneck 进了录音室。他们先碰撞出了一版纯器乐的demo, 完成了副歌和第一段主歌。


截屏2025-07-04 16.38.59.jpeg


两周后RAYE突然激动地打来电话:“你绝对不敢相信!我刚和爱彼家族的人聊天,提到我们创作的这首歌叫Suzanne,原来有位名叫Suzanne Audemars的爱彼家族成员,在关键时期助力了品牌创立,她对爱彼来说是很重要的女性家人!”最终他们完成这首歌时,“Suzanne”的精神能量自然融入了歌曲的灵魂之中。


与爱彼的匠心双生



Mark Ronson第一次参观爱彼的制表工坊时,感叹他们对制表的态度跟他制作音乐一样精工细作、耗时讲究。他说:“现代流行歌制作速度可以很快,有些5分钟就做完了,我在做DJ的时候会放这些歌,但自己做音乐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比如,我在和Dave Guy等人一起制作Uptown Funk的歌或Back to Black专辑等作品时,光是鼓的摆放设置就超久,倒不是因为我觉得一定要用老派的做法,而是因为确实喜欢细调过后的某种温暖音色。在爱彼制表工坊时,他们用的一些古董制表设备比我的音乐设备年纪还大......心想他们制表和我制作音乐还真是一样的,需要那种极致专注与投入。”


截屏2025-07-04 16.45.15.jpeg

风靡全球的Uptown Funk前后制作了7个月。开始,Ronson和Bruno在一块, Bruno打鼓,Ronson弹贝斯,Jeff Baser 负责键盘,他们写出一段主歌,然后花了几小时搞定了曲子,大家玩得很开心。后来每次他们回到录音室为歌编曲时,都试图还原那晚的纯粹灵感,但那种感觉转瞬即逝,很难再次抓住。


截屏2025-07-04 16.45.27.jpeg


“创作根本不可控。我今天走进录音室,不可能说‘现在我要写首震撼乐坛的歌’。这永远是场赌注:只能说我不做当下流行的复制品,尽力做出令自己都感觉兴奋的音乐。如果够幸运,时机也对了,才有可能引发文化地震。”


音乐里保持“人味”与梦回20世纪90年代


WechatIMG6557大.jpeg


会希望一切都完美无瑕,而他就会想办法悄悄把那些“小瑕疵”塞进去:“这特别重要――尤其是在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把东西做完美太容易了。反而是那些能让人听出‘人味’的感觉更显得珍贵。”当然,也有人用自动调音Auto-Tune(自动音高校正)用得绝妙,“就像RAYE,虽然她偶尔也会用Auto-Tune纯粹玩效果,但她绝对是我合作过的最不可思议的歌手之一――她能现场给你唱出一套18个声部的人声编排。”


WechatIMG6558大.jpeg


过去3年,他写了本书,每天雷打不动5小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死磕,今年9月终于要出版了。


书名叫《夜中人》(Night People),主要讲述Mark Ronson在20世纪90年代的纽约当DJ、混迹嘻哈俱乐部的日子。内容涵盖DJ 文化、俱乐部生态。最重要的是,还有对充满“人味”的音乐现场的回溯与思考――人们为何在深夜奔赴这场集体的音乐仪式。




出品人 韩璐 Lorena

监制  裴嵘吉 Oggy

项目统筹 程雪 Tammy

创意 程雪 Tammy

采访 Aising

摄影 雷俊

导演 何浩 Horace

执行制片 SOSO

摄影指导 何自威 Zeke

摄影大助 李宏刚 Honggang Li

灯光大助 王路阳 Luyang Wang

剪辑 何浩 Horace

调色 何浩 Horace

制作公司 PUREON

E新媒体编辑 回收不锈钢脸盆

新媒体执行 紫苏叶







文章推荐